中国足球的“调节费”问题,最近再度成为舆论焦点。这笔款项的来龙去脉,牵涉到中国足球管理层数年前的诸多争议,而现任中国足协主席却似乎对此采取了回避策略。这其中,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权衡与考量? 表面上看,主席的沉默或许可以解读为一种“明哲保身”。毕竟,牵涉到“调节费”的几位前任官员,如今已因贪腐受审,甚至身陷囹圄。而现任主席显然不愿卷入这滩浑水,更不愿为前任的烂摊子买单。这并非没有道理,毕竟,清理门户、重建秩序,本身就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。 然而,仅仅以“避嫌”来解释主席的立场,未免过于草率。事实上,中国足球面临的困境远不止“调节费”这么简单。多年来,联赛运营混乱、青训体系薄弱、国家队成绩低迷,这些积重难返的问题,才是中国足球真正需要直面的挑战。 一位熟悉中国足球内情的业内人士曾向我私下透露,现任主席上任伊始,便将工作重心放在了足球产业的规范化建设和青训体系的改革上。他试图通过建立更完善的规章制度,来堵住漏洞,预防类似“调节费”这样的问题再次发生。同时,他积极推动青少年足球的发展,希望为中国足球注入新的活力。 从这个角度来看,主席的策略或许并非简单的“回避”,而是一种战略性的选择。他明白,与其纠缠于过去的恩怨,不如将精力放在解决当下的问题上。而要解决这些问题,需要的是时间、耐心和持续的努力。比起追究责任,重建中国足球的秩序和生态,才是更迫切、更重要的任务。 当然,这种策略也存在一定的风险。公众的关注点始终停留在“调节费”上,而对主席的改革举措却缺乏足够的关注度。这无疑会造成一种舆论偏差,甚至会影响到改革的推进。 因此,中国足协主席需要在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之间取得平衡。一方面,他需要回应公众的质疑,对“调节费”问题给出合理的解释;另一方面,他更需要坚定地推进改革,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决心和能力。唯有如此,才能逐步重建公众对中国足球的信心,才能让这支曾经辉煌的队伍,重现昔日的荣光。 这不仅仅关乎“调节费”,更关乎中国足球的未来。 这需要一个长期的、系统的、乃至是革命性的改变。